清晨六点,北京南城的物流园区已经响起了此起彼伏的装卸声。18岁的王磊抹了把脸上的汗,蹲下身抱住一个半人高的纸箱,猛地起身将它甩到货堆上。这个刚成年的少年,每天要在这里搬运近百斤的货物,一干就是11个小时。
王磊来自河北农村,高中毕业后没继续读书,跟着同乡来北京打工。物流仓库是他的第一份工作,每天的任务就是将货车上的货物卸到仓库,再按区域分拣堆放。他负责的区域多是重型家电和工业零件,最小的箱子也有五六十斤,大的洗衣机、冰柜更是接近百斤。“刚开始搬第一个冰箱时,腰差点闪了,现在习惯了。”他拍了拍自己的腰,脸上带着少年人特有的腼腆。
仓库里没有空调,盛夏的高温让空气像个密不透风的蒸笼。王磊穿着洗得发白的工装,后背早已被汗水浸透,紧贴在身上。他和工友们排成一队,将货物从货车上接力传到仓库里,每个人的动作都像上了发条的机器,不敢有丝毫懈怠。“我们按件计费,多搬一个就多挣几块钱。”他说这话时,额头上的汗珠正顺着脸颊往下淌,滴在布满灰尘的水泥地上,瞬间洇开一小片深色印记。
中午十二点是短暂的休息时间,王磊坐在仓库角落的木板上,拿出早上买的馒头和咸菜。他狼吞虎咽地吃着,时不时灌几口自带的凉白开。“不敢多喝水,怕上厕所耽误时间。”他笑着说,露出一口白牙。旁边的工友打趣他:“这小伙子年轻,火力壮,我们这些老骨头可跟不上他的节奏。”其实没人知道,王磊的肩膀早已被磨得发红,每次放下重物时,胳膊都会隐隐作痛。
下午的太阳更加毒辣,仓库里的温度接近四十度。王磊搬起一个重型机械零件,箱子上的棱角硌得他胳膊生疼。他咬着牙一步步挪到货架旁,放下货物的瞬间,双腿都在微微发抖。有次他没站稳,箱子差点砸到脚,幸好旁边的老师傅及时扶住了他。“干活得小心,万一受伤了,不仅挣不到钱,还要自己掏钱看病。”老师傅的话,他一直记在心里。
傍晚五点,其他工友陆续停下手中的活,王磊却还在仓库里忙碌。“我想多干点,这个月争取多寄点钱回家。”他要给家里的妹妹攒学费,还要帮父母减轻农活的负担。夕阳透过仓库的窗户照进来,在他沾满灰尘的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,汗水顺着脖颈流进衣领,在锁骨处积成小小的水洼。
晚上七点,王磊终于结束了一天的工作。他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到园区外的小吃摊,点了一碗最便宜的牛肉面。老板熟悉地给他多加了两勺牛肉:“小伙子今天又干到最后啊?”他笑着点头,大口吃着面条,这是他一天中最放松的时刻。
路灯亮起时,王磊走在回宿舍的路上,影子被拉得很长。这个18岁的少年,用稚嫩的肩膀扛起生活的重量,在城市的角落里默默生长。他说自己最大的愿望是攒够钱,明年去学门手艺。虽然每天的工作沉重而枯燥,但他眼里始终闪着光——那是对未来的期盼,也是青春最坚韧的模样。在北京这座繁华的城市里,正是无数个像王磊这样的年轻人,用汗水浇灌着平凡的梦想。